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網站功能選單

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

首頁>儒學思想>認識儒學>儒家的社會思想
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

儒家的生命觀

宋朝儒者張載說「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」。即每一個人不是做好自己就夠了,同時要己立立人,己達達人,讓每一個人都能活出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價值。也不是自己的父母、孩子照顧好就夠了,同時也要讓天下的父母、幼童都能獲得最好的照顧。這就是孔子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」的和諧社會。

而這種大同理想的社會之所以可能,不能只停留在生存與生活的層次,而是必須提升到生命的高度。雖然貧窮,然「貧而樂」;雖然富有,然也必須「富而好禮」。此時已超脫外在物質的限制,提升到精神的層面。這種儒家社會理想,充分表現在孔子與弟子的對話或教學當中。孔子說「賢哉,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」又孔子說:「盍各言爾志?」子路曰:「願車、馬、衣、輕裘與朋友共,敝之而無憾。」顏淵曰:「願無伐善,無施勞。」子路曰:「願聞子之志!」子曰:「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懷之。」由此看來,孔子的理想社會,是要讓每一個人,不僅是生活無虞之外,更重要的是讓每一個人都能活的安心、歡心、放心。而這個部分便是修養成德的事情了。

有人說儒家反對民主科學,所以沒有開出民主科學,果真如此嗎?儒家社會思想,包含生存、生活與生命的不同層次。「生命」之價值義的發揮固然是儒家的最高理想,然此理想的達成不能離開生活單獨的討論之,甚至應該如此說,必須在生活中體現生命的價值。是以,儒家雖然沒有開出像西方的科學、民主。然儒家並不會反對民主科學。只是儒家以成德成聖為其終極關懷,對於科學文明,是又愛又怕。愛之是因為科學文明可以讓人民生活更無虞,如果能善用之,則能相輔相成,成為富而好禮、文質彬彬的君子;然若不能善用之,則如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,恐怕人會成為外在物質的奴隸。若果如是,儒家寧可質樸而不要華麗。除了對此之虞慮外,更多的是儒家將大部分的時間、精力都放在內在自我的修養上,嚮往孔子「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」、「飯疏食,飲水,曲肱而枕之」,以及顏回「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」的「孔顏樂處」。所以儒家並不是反對民主科學。只是民主科學必須在人之道德主體性挺立之後,以之成就其人文科學、自然科學,以及民本、民主思想。

撰稿人:謝居憲
人正直,才能生活幸福;不正直的人有時也能生活平安,那衹是僥倖逃過了災難而已。
立志追求真理,而恥於粗布淡飯的人,不值得交談。
明智的人不會迷惑,仁愛的人不會憂愁,勇敢的人不會害怕。
  • 1
網站滿意度調整